设置

关灯

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变节

    赵楷冷冷道:“难道你陷害王仲陵和李纲也是合理的吗?”

    “当然。”

    秦桧几乎不没有任何犹豫,“微臣从不觉得这事做错了。”

    赵楷哼道:“荒谬,你们都是朕的臣子,如果你们都是同心协力为我大宋好,又怎会出现朋党之争呢?”

    “同心是可能的,但是协力么?”

    秦桧不屑一笑,道:“敢问皇上,王安石和司马光可否都是贤相,他们又是否一心都希望大宋更加强盛?”

    赵楷道:“当然是的,不过,你可别拿自己和二位贤相相提并论,你还不配。”

    “我秦桧也犯得着和他们去比?”

    “你口气还真大呀。”

    “非我秦桧口气大,在我看来,就论治国,他们两个合在一起才算的上一个贤相。”

    秦桧哼道:“王安石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用人不善,施法不当,他的变法的确宽裕了国库,但是皇上可不要忘jì,那国库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是平白无故冒出来的,而是百姓手中压榨来的,他就是集天下之财来填充国库,这不就是杀鸡取卵吗?这注定要失败。

    而司马光贤相同样也是如此,刚愎自用,而且不服任何人,在他上任之后,他将王安石的新法尽数废除,一条不留,虽然王安石的变法有很多不得当的措施,但是也有很多值得保留的条例,现在新法的很多理念就是来自于王安石变的新法,可是司马光却以偏概全,将新法全部废除,而当时苏轼苏大学士屡屡劝说司马光,希望他能够保留一些好的条例,但是司马光却一概不听,微臣甚至以为当时司马光针对的不是新法,而是王安石本人。

    然而,他们两个都没有顾忌到百姓,这新法起起落落,造成国内税法异常混乱,以至于我大宋才会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虽说太上皇也有不小的错,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来自司马光和王安石之争。不管是旧法好,还是新法好,甚至于两者都好,可是就这般交替施行,今日新法,明日旧法,国家和百姓都会承受不了,但是他们两个的确是有大才之能人,只不过他们都过于坚守自己的原则,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不会变通,以至于弄的满城风雨,所以微臣才说他们两个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贤相。”

    “不愧是朕的少宰,果然有一番见地。”赵楷笑了笑,道:“既然你恁地看不起他们,为何又要拿他们出来为自己开脱。”

    “首先,我没有看不起他们,其次,我也不是要用他们来为自己开脱。”秦桧摇摇头,又道:“我只是想用他们来解释朋党之争是不可避免的,不论功过是非,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一心为了大宋好,但是他们却走不到一块去,非但走不到一块,反而还因此成为了仇人,甚至于水火不容,所以微臣才说,满朝文武可以同心,但是很难协力,这个道理很简单,想必枢密使也知道。”

    这家伙肯定是口干了。李奇笑道:“简单来说,就是大家的主张不同。”

    “不错,正是此理。”

    秦桧道:“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张相同的自然会走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党羽,而朝廷的政策只能遵循一种思想,那么持有相对立的主张,就成为了敌人,这就形成了党羽之争,并不是说谁就是奸臣,谁就是忠臣,而是大家都认为对方是错的,自己坚持的才是对国家有利,为了让国家走向更加有利的道路,那么只有打败对立主张的同僚,要么,就是被对方打败,然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法,满朝文武不可能思想一致,所以党羽之争是不可避免的。

    李纲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但是非常古板,凡事都得照规矩来,不懂得灵活变通,而微臣有些时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就算破坏规矩也在所不惜,拘泥一些所谓的规则,只会让自己束手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