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三 叛乱之心
陈和陈登就不是很能理解陶谦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曹豹和曹宏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他们是陶谦的基本盘,陶谦的地位越高对他们越有好处,都是扬州人,想在徐州混得开,要陶谦的地位高位置稳当才可以。
既然郭鹏开了先河,那就继续下去好了,有总比没有好,有一个国君的名义那可再好不过了。
可是这不符合徐州人的利益。
一州之地养一个土皇帝?
开什么玩笑?!
然而陶谦早有准备,把曹豹和臧洪两支人马调到了东海郡,这老家伙居然打算用武力来保证自己登位。
兴平三年十月十七,徐州牧、安南将军陶谦接受朝廷赐封,晋爵为公,正式建立徐公国,并且登位为徐国国君,又立长子陶商为徐国太子。
徐国正式建立,尽管建立的不是那么的稳当,也不是那么的得人心,甚至被不少人讨厌,反感。
但是在强权的压迫下,它还是建立了。
徐州人和陶谦之间被迫建立了君臣关系。
徐国虽然是建立了没错,但是反叛的种子已经种下,对此心怀不满的徐州人,已经在暗中行动起来,准备用手中的刀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可不想供养一个土皇帝!
还是在面对一个极其强大的外部政权的威慑之下,用一州之地和六州半之地对抗,找死?
这个时候,郭鹏还在并州和匈奴人打仗,对此一无所知。
而这个消息很快传扬了出去,越过长江,传到了江东,传到了荆州,继续往西边传,传的还特别快。
孙策得到朝廷使者的赐封的时候,大脑是一片空白的。
别说孙策了,周瑜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都很奇怪,只是想求一个重号将军的名号,怎么突然就封邦建国做国君了?
他才二十多岁,是个小年轻,怎么就做了国君了?
他实在也不是谦虚,只是没想明白,一个被人处处瞧不起的小年轻,怎么就成了国君了?
孙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得知徐州陶谦接受赐封,进位徐公,建立徐公国,还立了太子,定了传承。
紧随其后,孙策又得知,在豫章郡苟延残喘的刘繇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接受了朝廷使者的赐封,进位越王,建立越王国,然后要求孙策把会稽郡交割给他,遵守朝廷的法规。
孙策眨了眨眼睛,又看了看周瑜,两人愣了好一会儿。
孙策的势力都是自己招募来的,江东本地豪强宗族被他打压得很惨,暂时没人能对他说三道四,虽然有人反对,但是孙策也不会在意。
而且被人欺负了不打回去也不是孙策的做事习惯,孙伯符从来都是被人欺负了一定要打回去的。
接着,十月底,在部下们和军队的支持下,孙策对外宣布,进位吴公,建立吴公国,定都吴郡吴县,然后进军豫章郡。
好处拿着,坏处撇回去!
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坊?
区区一个豫章郡,还真把自己当作越王勾践了?!
孙策亲率大军从吴郡出发,向豫章郡进军而去。
两个国家刚刚建立起来,就爆发了战争,还是朝廷完全无法约束的战争。
吴越两国仿佛天生的宿敌,即使转世重生到了东汉末年,依然不会停止斗争,还是爆发了战争。
新的秩序从最开始建立就是无根浮萍,谁也不打算真的重视,也不知道该怎么重视。
历史文化知识不足的领导者们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这套分封制度该怎么运行,但是该怎么争霸,他们还是明白的,准确的说,他们没有分封思维,满满的都是兼并和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